当前位置: 1t2b排行榜 > 知识付费 >

为什么人们肯为“知识”付费了?

  掏钱买自己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在市场经济时代,本来就不是个事,何况交易的对象是“知识”这么一种高雅的需求。
 
  在古代,读书人就不少通过出售知识谋生的,而在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们就发现启蒙性读物是一门不小的生意,狄德罗也因此编辑百科全书大赚了一笔。而一位叫杜普兰的书商,认识到经营四开本《百科全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就押上全部身家,卖掉许多书的股份、房产和家具,冒险赚得大钱。美国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写过一本很好玩的书《启蒙运动的生意》,从另一个视角指出《百科全书》的故事,与其说是一种启蒙思想史,不如说是“一种商人的思想史”、“一种商业的外交史”。在他看来,在18世纪,出版《百科全书》,可能是法国大革命之前“整个出版史上挣钱最多的生意”了。
 
  可见,自古以来,就有人通过经营知识和信息发财的,换言之,知识付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过在自媒体兴趣之后,多了一种出售知识的渠道,以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就是通过经营知识这门生意而引人注目的。因此,就有了一些专门的公司,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平台来经营知识。如分答、知乎、得到、有问等等,都是围绕经营知识与信息来建立生意模型的。
 
  据媒体报道,上线43天的分答估值就超过1亿美金,其中最早入驻的王思聪在20分钟时间内狂赚23万。而在得到中的李笑来专栏据称订阅量15万,如果以199一份计算,收入应该超过了2000万,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贵的专栏吧。在喜玛拉雅中的马东团队的《好好说话》目前订阅数为48万,实际付费人数17W,看来又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之后,中国的知识付费经济获得了井喷式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各家平台的不断加码以及创业者的涌入,知识付费产业目前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线下约见、付费文档、第三方支持工具等多个类别,市场不断扩大。
 
  不过,如果你认为,经营知识是件容易之事,或者乐观地认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那就错了。
 
  同经营其它商品一样,成功的商人总是少数。
 
  在今天人人都有自媒体的时代,通过知识付费而赚到钱的,也必然只是那些少数的幸运儿。因为,知识消费是以用户的时间为单元的,而人的时间总是稀缺的。而且真正打动用户,让他们乐意花时间和金钱来获得的有品质或有效用的知识和信息也是有限的。
 
  就我所知,做知识产品的人还在认真地做产品,用户在增多,更重要的是,两年多来引发很多争论的知识产品确实在帮很多人。对我来说,2018年听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案例大概是,我听到,开店的小店主和员工跟着视频学习怎么用气球做拱门。觉得惊奇是因为,我本来以为,知识付费必须还得高大上一阵子,虽然我们不再是看汪丁丁老师讲高深经济学,再降低也是薛兆丰给我们讲199元的普及版。毕竟,知识服务要靠精英们把自己放下来,把知识变得易懂、有趣、实用,它还得再过几年才会跟更多的大众有关系。
 
  当知识产品跟大众接上轨,一个很自然的变化是,靠知识明星、知识网红造势的情况开始减少,市场上产品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产品的光谱会变得非常广。内容市场向来是多样化的,正如老话说的,“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知识产品跟大众接上轨,带来的也是,大家各自回归去踏实地做产品、满足自己那或多或少、但在持续增长的用户。

内容转自网络,仅供免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删除,转载请备注原作者及来源。
本文地址:http://www.1t2b.cn/zhishifufei/26/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