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付费 > 知识付费 >

为知识付费意愿的发展变化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随着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分答、创客匠人等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也相继扩大,随之付费产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知识付费市场的形成迅速地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保持较高成长性持续扩张,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3.6亿人,行业市场规模达278.0亿元,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达到392亿元,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用户量已经达到6.8亿人。
知识付费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类东西在极度稀缺的时候,用户是愿意付费的。
 
这一阶段是一个非常中心化的阶段,相当于传统纸媒时期,最早期的互联网时期。当时的内容分发机制是“自上而下”的,由知名的报纸杂志等机构精选内容,单向发给读者。知识供应者则是报纸、杂志上少数官方的专业人士。内容数量稀缺,传播难度较高,质量有平台自身作为保证,因为这三点平台需要收费,用户也愿意为内容付费。
 
随着供应它的人越来越多,它慢慢从稀缺变得充盈,用户对于它的付费意愿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弱。
 
第二阶段,是个内容去中心化、供应者被淡化的阶段。从互联网早期的门户网站开始,一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内容的数量逐渐增多,传播成本降低。内容分发机制则是“自下而上”,由用户在海量的内容中主动选择要看哪些内容。由于用户对内容需求大,内容获取成本低,传达给用户的成本高,因此各内容平台关注的焦点是流量、点击率,而很少去关注内容背后的供应者主体,也不再有收费的意义。
 
再往后,供应它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导致它从充盈变得泛滥,这时候,人们可能又会重新开始产生付费意愿。
 
第三阶段,我将它概括为内容重新中心化、供应者去中心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内容泛滥,获取成本低而筛选成本高,因此用户有“哪些东西我一定不看”的需求。可以预见内容分发机制是双向的,在平台精选内容的前提下,再由用户选择内容。
 
总结下来,第一阶段重心是平台,第二阶段是内容,而第三阶段是供应者。
知识付费的本质其实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是信息分享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人们更愿意通过付费快速获取系统化、结构化、高密度的信息,即知识。知识付费起源于“草根原创”,但是,只有通过好的内容、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更加人性化的后续服务,才能使知识付费形成良性循环,使其不仅仅是依靠打赏等来维持运作,而是越来越走向市场化,更加持续、快速的发展。
 

内容转自网络,仅供免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删除,转载请备注原作者及来源。
本文地址:http://www.1t2b.cn/zhishifufei/647/

相关专题: 知识付费 内容付费 知识付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