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t2b排行榜 > 教育资讯 >

给这些教师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如何填补偏远地区教师的“缺口”?四川省既有刚性制度,也有一些特殊举措。

  “刚性制度”就是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2013年10月1日实施的《四川省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力争每年教师交流数量达到辖区内教师总量10%左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尽管一些校长、教师去偏远学校任职并非心甘情愿,但因为是硬性制度,不去不行,对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学校的发展一定能起到促进作用。”长期从事教育人事工作的一名负责人说。

  “特殊举措”则包括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等。“特别是特岗计划,对补充民族地区和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教师,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位负责人介绍,自2006年实施至今,四川省已陆续招聘了3万余名特岗教师,百分之八九十的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当地。

  这些偏远地区教师留不住的原因有很多,曾在四川民族地区和教育系统工作过的方明(化名)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高原地区环境艰苦而教师工资待遇仍偏低。

  “现在有些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有两三千元,但他们生活中潜在的开支却很大,每天付出的辛劳远大于收入。”方明曾到四川海拔最高的甘孜州石渠县调研,发现该县学校普遍没有专职保安、专职宿舍管理员,“保安由老师们轮流当,生活老师也由老师们兼任。他们付出的额外劳动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

  “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为普遍的建议。但到底多高才算是合适呢?“我觉得至少要增加1000元,老师们才会动心。”一名教师说。

  方明建议,在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上可以再“大胆”些。“特别是一些高寒山区,应该按照环境的艰苦程度、地理的远近、海拔的高低,高于城区教师基本工资2—5倍的系数发放农村教师艰苦津贴。”他说,就是要通过这种令人羡慕的高收入吸引老师去,变“要他去”为“我要去”。

  “其实我不想走,其实我想留”,方明借用一句歌词来形容这些偏远山区教师的心态,“一方面他们热爱教育行业,渴望在农村做出一番成就;另一方面,又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打败,慢慢变得心灰意冷。”他说,必须善待农村教师、偏远山区教师,给予他们最起码的生活尊严。

  在他看来,偏远地区学校和内地学校之间,不仅存在自然环境的天壤之别,更有住房、交通、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的差距。

  住房无疑是最困扰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的问题。在一些偏远山区,因为工资待遇低下,许多教师工作大半辈子也买不起一套商品房,不得不长期租房或借住在学校的周转房里。

  “我们常说‘安居乐业’,教师只有拥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住房时,心中才会有归属感,才会安心留下来从教。”方明建议,政府应该把教师纳入到限价房、廉租房政策享受范围内,努力为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创造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

  此外,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在交通、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均与城市存在不小差距。“你看我们很多山区教师,为了孩子的教育,想方设法要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家人所有的积蓄以及与孩子的长期分离。”方明感叹。

  然而,这些困境要想改变并不容易。“我们不可能立马改变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也不可能马上提高这些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但我们总得在一些方面做出突破和改变,总要给那些教师一个留下来的理由。”方明说。(特约撰稿 刘磊 本报记者 倪秀)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2日第4版


内容转自网络,仅供免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删除,转载请备注原作者及来源。
本文地址:http://www.1t2b.cn/jiaoyuzixun/54.html

相关专题: